禅 宗

2011年7月4日

 
行武禅师:理论如果不能结合实际,就是空洞的。大家都知道,华藏是源于曹洞。今天跟你们讲一讲曹洞宗的渊源,好不好?

学生:好啊。

行武禅师:想不想听啊?

众:想听。

行武禅师:好,想听啊。我就回想一下啊,我这个记忆也是不太好。

行武禅师: 02:53:21
给大家讲讲曹洞宗的渊源,敬请诸同修暂勿送花,说话,刷屏。

行武禅师:好的。今天跟大家讲一讲,因为咱们都是属于佛门弟子,华藏的渊源来自曹洞宗。那么,给大家讲一讲曹洞宗它的渊源。在群里面,大家都是佛门弟子,当然有些弟子,也有些学子。佛教入世到现在接近三千年,传到了现在,大家都知道,现在是末法时代。这个末法时代,它的体现的是无佛住世、无正法传承,然后是邪魔外道,主要是在这里面体现出末法。那么,最根本的一点,主要是体现了一个方面,就是无佛住世、无正法传承。

咱们现在先说正法传承这一块。因为正法,大家都知道,正法是以心传心的。那么自古以来,尤其是有了佛教传承以来,诸佛在见性心法这方面,现在大家体会一下“见性心法”,诸佛所传的正法是叫“见性心法”。什么是见性心法呢?也就是“自性本心”。诸佛到了诸祖,诸佛在传见性心法,以至于到了诸祖,也就是祖师,在秘传,也就是秘付“自性本心”。

我在前两天也讲到了如来禅、祖师禅和秘密禅。其实秘密禅也就是体现了见性心法,或者说是自性本心。它怎么样传承下来呢?因为心法的传承,唯恐众人不信,比如现在,全世界学佛的很多很多,在教与教之间、门与门之间、宗与宗之间,都熏染了很多世俗的东西,在尽量地拔高自己、在诋毁他宗,现在很多,包括寺院与寺院之间,这个寺院说他是正传,那个寺院说他是偏支,乃至寺院本身,僧人与僧人之间,都出现了这种攀比高下。那么,在众说纷纷的情况下,世人,就包括了佛门四众弟子,他怎么样能够去认知,或者怎么样能够明确地去辨认,究竟正法在哪里?究竟是哪一个佛弟子说的是见性心法,究竟哪一种传的是自性本心?所以,在众人还没有开悟,还没有具备明心见性,不能够去鉴别的情况下,就有衣钵的传承。这个衣钵,就是说,可以来证明持衣钵者即是正法传承,可以由此代代相传,有这个衣钵传承,大家也就知道了。

衣钵。衣呢,其实很多人认为,衣钵是达摩祖师传给了二祖,二祖传给了三祖,一直传到了六祖,传到了六祖以后,失传。其实,这个衣和钵,不是这个说法的,也就是说,衣,后人一直认为是达摩祖师所披的袈裟,其实不是。在这里,我可以给大家做一个更正。这个衣,是释迦牟尼涅槃前,最后穿的百衲衣;钵,也是释迦牟尼涅槃前托钵化缘的这个钵。达摩作为佛法传承的第二十八祖,他的衣钵当然是释迦牟尼佛当时的衣钵,只不过在到了东土以后,现在在中国或者在东南亚,很多的说法就认为衣钵就是达摩祖师的袈裟、达摩祖师的钵。这一点要更正,是释迦牟尼临终前所穿的百衲衣,和他的最后托的钵。他的传承是来自于佛陀在灵山会上,传法给了摩诃迦叶。之后,历经了各个时代的传承。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,到了二十八祖菩提达摩。

菩提达摩东渡,到了东土,才有作为我们东土的初祖。其后,有二祖慧可、三祖僧璨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,依法相传下来。其中,在弘忍时代出现了在佛门当中的一次,可以说是重大的革命,众所周知的,在弘忍五祖门下出现了神秀和慧能。所以这个时候,由于神秀和慧能两种见地不同,其实应该是神秀和慧能各偏执于某一种修行见地,然后各执己见,彼此都认为是究竟法。这个时候,才有了南能北秀,也就是说南禅和北禅,那么禅宗的一花开五叶,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。本来,禅宗只是一个禅宗,也就是只是一个心宗,一直传承到了五祖;这个心宗一直是衣钵法脉相传,一直是教与宗不分的,是合一的。一直以来,从释迦牟尼到了东土的五祖弘忍,经历了三十几代。这三十几代的传承当中,宗与教是合一的,也就是说,那个时候传的真正的是见性心法。

那么,到了六祖以后,也就是到了神秀与慧能,出现了南能北秀,也就是南禅和北禅。而后,南宗禅又演化成为五家七宗,哪五家、哪七宗呢?我今天讲不完,可以在后面不断地给大家讲。反正今天开始讲了,那就会陆陆续续地可以跟大家系统地讲一讲。就是到了南北禅以后,这个时候把教和宗被他们分家了,所谓分家了,就是又演化成为了五家七宗,每一家、每一宗都认为自己是正法传承,都在相互地打架,有意或者无意,或者是主观和客观上造成了树立自己和诋毁对方。由此使修持佛法的僧众,乃至于四众都迷惑,那么以讹传讹,到后来就出现了很多杜撰的经典,杜撰的很多所谓的公案。所以,究竟是要走渐修,还是走顿悟;究竟是要持戒,还是要自在,就众说纷纭了。所以一直到现在,佛门弟子修持都找不到修持的路,都是在迷茫当中转来转去,其实始终连佛门这个门槛都没有迈进去的。

这就是从南北宗开始,一直到现在,这五家七宗直至到了明清,其实,这五家七宗从南北宗一直传到了明清,其中有三家已经是没有传承了,或者已经是不存在了。虽然现在有他们的寺院,但其实它已经是,他们所谓宗系的传承,或者宗系的象征、宗系的经典,这些都已经不存在了。到了明清以后呢,就只剩下了临济和曹洞这两个宗在弘法,一直到现在,也就只剩临济和曹洞。所以,现在所说的禅宗,其实就只是临济宗和曹洞宗这两宗了。其他的宗宗旨已经不传了,也就是,因为每个宗有每个宗的经典,每个宗有每个宗修持的主张,由于其他这三宗已经是丧失了,或者说在修持过程当中,经过这么多年,可能在修持当中出现了修持路上不太正确的地方,所以逐渐被淘汰,被自然淘汰,虽然寺院存在,但是已经不传法了。所以现在所说的禅宗,其实就只剩下临济和曹洞这两个宗。那咱们就是曹洞宗。这是一个初始的概括啊,这是从什么是衣钵?衣钵是怎么来的?怎么会有禅宗?怎么会分南北?

刚才讲到了曹洞宗,从释迦牟尼讲到曹洞。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回顾一下禅宗的传承,刚才粗略地讲,现在再稍微详细地跟大家讲一讲。禅宗的传承,从二十八祖,也就是从东土初祖达摩到了五祖弘忍,我刚才所说的,这个就是禅宗的传承,这是真正的见性心法的传承。所以,这一段大家要记住!真正的见性心法的传承,在东土的传承,是由初祖达摩到五祖弘忍这个阶段,也即是说,从释迦牟尼到弘忍这个阶段是真正的见性心法,也就是心宗的传承。
现在我们可以分阶段地讲一讲,东土初祖达摩,达摩他是传到了二祖,大家知不知道二祖是谁?

学生:慧可。

行武禅师:是的,二祖是慧可。达摩是在公元535年到了中土,所以他是为中土禅宗的初祖。这里面有一个典故,大家肯定都知道。达摩到了中国以后,被梁武帝迎请到了金陵,很多人认为在广州,其实不是,是南京,金陵,因为南北朝嘛,南朝定都是在金陵,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。到了金陵以后,他和梁武帝机缘不契。机缘不契,就是说,梁武帝把他迎请到了金殿以后,他就问达摩说:“我现在广修寺院,广渡僧众,有何功德?”达摩说:“并无功德。”所以这个时候一语不合,梁武帝就静静地回到了内宫,把达摩祖师就晾在了金殿。所以达摩祖师就北渡了,一苇渡江,踩着一只芦苇北渡,到了现在的嵩山少林寺。

这个时候,又有一个说明。嵩山少林寺并不是达摩祖师所建的,而是早于达摩祖师。因为中国最早的寺院是白马寺,所以那个时候,南传佛教已经是铺开来了,达摩到了少林寺的时候,少林寺已经存在,不过那个时候不叫少林寺,这个接下来我再跟你们讲。

他到了少林寺以后,因为那个时候咱们修的是南传,修的还是小乘佛法,其中糅合了很多民俗的、民间的一些风俗、信仰在里面,所以正法也是受到了抵制。所以,达摩曾经在面壁之前,试图在嵩山少林寺和白马寺传法,终因他所传的法印,或者说他对佛法的理论,或者说他对佛法的见地和见解,不被当时东土佛法认同,认为他是异端邪说,所以也曾经是一度的挨打。在这个时候没办法,他就在少室山后面面壁,一坐九年。这九年,也就是入定九年。在他临出关之前,有一个博学的上士,那个时候神光其实还没有出家,你们看到达摩祖师的一个电影,里面述说的神光是一个和尚,其实那个时候神光还没出家,以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居士,或者说是一个行者。神光听说有一个宣扬“异端邪说”的从天竺来的和尚,由于神光他已经博学了佛法经典,他在当中找不到出路,所以他就想着去求见这个所谓在传播“异端邪说”的、天竺来的这个僧人,就到了达摩洞去求法。

刚好去的时候天是下大雪,这个时候达摩知道神光已经来了,神光在洞外站着,天下大雪,站到雪已经是淹没过了他的膝盖,所以有一个典故,叫做“立雪过膝”和“断臂求法”。断臂求法,是什么样断臂求法呢?这个其实有一些和后来传说的不一样,咱们先隐而不讲,咱们以后私下再说,究竟有没有断臂,怎么断的?
这里有一段是大家不可忽略的,他们当初的对话,神光在达摩洞外,达摩已经知道,所以等到他冻得快不行了,达摩就出定,问他来干什么?神光就说:“我心未宁,祈师与安。”就是说,我的心不得安宁,祈求师父给我安心。他这句话原话就是“我心未宁,祈师与安。”达摩的回答:“将心来,与汝安。”就是将你的心拿来,我给你安上。慧可说:“觅心了不可得。”这个时候,慧可反过来说,我找不到我的心是在哪里呀?达摩再回答说:“与汝安心竟。”就是说,我已经把你的心给安好了。这个时候,慧可听完以后有所醒悟,于是就奉达摩祖师为师。

他在达摩身边修学六年,从学六年。其后,达摩就将这个衣钵,因为那个时候达摩有五个弟子,在传衣钵之前问每个弟子一句话,这个过程就不必细说了,反正就是,其他的四个弟子各自说出他自己对佛法的见地,而只有慧可只是默默地以他的单臂向达摩祖师顶礼。最后,达摩祖师说,你已经得到了法的骨髓。把衣钵和《楞伽经》,大家要记住,后人传说是《楞严经》,不是的,是《楞伽经》四卷传给了慧可。这个时候,慧可即为东土禅宗的二祖。

达摩传给了慧可衣钵的时候,说了一句偈语:“吾本来兹土,传法度迷情。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。”这个偈语,意思就是说,我到了东土,传播顿教这样的教门,救度迷昧的有情众生;其后正法将会分成五家,所以这五家,各自有各自的菩提道路。由此开始,禅宗才真正地传到了中土。因为达摩他是天竺人,还不是中土的,慧可才是中土的。所以后来,有很多人,在咱们永化堂里面,是尊慧可为东土禅宗的初祖,因为达摩那时候不叫禅宗。当然,后来认定慧可是二祖,都没错,都有他的根据。不过在咱们永化堂里面,尊禅宗初祖是慧可,尊达摩是法性心宗的第二十八祖,或者说是东土的祖师。在那个时候,到了盛唐时期,禅宗为什么“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”?达摩祖师已经预言到,在唐朝,在盛唐时期,中国的禅宗是波澜壮阔的,禅宗的法脉和传法是达到了最顶峰的时候。这就是达摩传给了慧可的过程。

接下来呢,慧可,他是生于公元的487年,他在达摩座下得法,得了衣钵以后,达摩就西归了。他就独自一人枯守着原来达摩面壁的那个洞,也是一直在修,在磨帽,什么叫“磨帽”呢?就是拿着石头在磨那个石帽。其实他在等一个人,他和达摩一样,只不过达摩在面壁,他不面壁,他就终日拿着石头在磨一个石帽。
有一天,有一个居士,四十岁左右,来见慧可。这个居士他其实身体有病,算是风寒,风寒在那个时代是很难治的,也就像现在的绝症一样。他就找到了慧可,就是说,弟子身染风寒,请和尚帮我治疗,或者说,我有罪,要来忏悔。慧可就说:“将罪来,与汝忏。”就是说,将你的罪拿来,我来帮你忏悔。这个居士想一想,过了一会儿说:“觅罪不可得。”慧可说:“与汝忏罪竟。”我已经给你忏罪了,就是忏悔了你的罪过了,所以:“应依佛法僧住。”就是说,你应该出家,依佛法僧住。居士又问:“今见和尚,已知是僧,未知何为佛法?”我看到了你是和尚,我已经知道你是僧人了,那什么是佛法呢?慧可说:“是心是佛,是心是法,法佛无二,僧宝亦然。”这个居士听完以后,也是深有所悟,所以他说,今日我才知道,我的自性不在内,不在外,也不在中间,“如其心然,佛法无二。”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慧可回答他“是心是佛,是心是法,法佛无二,僧宝亦然。”所以这个居士就有所感悟了,他说,对,到今天我才知道这个自性,不在内,不在外,也不在中间。

“如其心然,佛法无二。”就是以前我经常跟你们讲的那句很通俗很通俗的,就是“有加无住”,无二。

慧可听到他这么说,就知道他已经是深悟了,所以同意他出家,取名僧璨。僧璨在慧可的身边,也是求法二十年,也有人说他是求法二年,有些经典、有些佛法故事里面说是僧璨跟慧可求法两年,其实是二十年啊。这个时候,慧可传衣钵给了僧璨。现在按我们传统的说法,僧璨为禅宗的三祖。

慧可传衣钵给僧璨的时候,也说了一句偈语。这个偈语是:“本来缘有地,因地种华生。本来无有种,华亦不曾生。”本来就是没有种的,所以这个花也不曾有生。这个偈意思是说:众生本来就具有了清静本义,因为“有地”,因为这个三界因缘假合,四大假合的三界,就有地,所以促使这个因地的菩提种开花结果。其实在清静本性上,一法不立,一尘不染。也就是说,无心,也没有花。心与花,他是不二的,他是不分的。他不分地与花,他不分因果,不分有地和因地,不分因地和果地,也不分有地和有花,地和花,他是同时的。那么一切众生,由于这个无明所染、所覆,爱结所系,所以又叫无明众生,比较就是厌惧烦恼啊,或者是求佛菩提,终日颠倒梦想,如果能够契悟一切的法是无生的,那么清静的本心本性,就已经是人人具足。这就相当于世尊释迦牟尼,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说的:“啊,众生本具佛性。”就这么一个意思。

到了僧璨,僧璨是传给了道信。僧璨的出生时间一直是一个争议,咱们也先不说。记住啊,慧可是以居士的身份得到了衣钵,而且是在得到了衣钵的时候才剃度。请大家记住,僧璨也是以居士的身份求法,也是到得了衣钵的时侯才剃度。

僧璨得了衣钵以后,一直在隐居在皖公山,就是现在的安徽境内。一直到了开元十二年,隋朝开元十二年,有一个小沙弥。这个小沙弥那个时候是十四岁,来向他求解脱法。(“愿和尚慈悲,乞与解脱法门。”)所以僧璨就问小沙弥说,你要求解脱,谁把你绑住了?谁缚你?就是说谁把你束缚住了,绑住了?这个沙弥回答说:“无人缚。”就是说没有人绑,没有人绑住我。这个时候僧璨说,“既无人缚,更何求解脱?”没有人绑住你的话,你为什么要求解脱呢?这个小沙弥,一言下醒悟,其后就随侍三祖,也就是随侍僧璨九年,得到了正法传承,这个时候是为禅宗四祖。

僧璨在传法给道信的时候,依然说了一首偈语,其实每一个传承,每一代祖师传给下一代祖师,最后他都会有个偈语的,是长是短不一。那么僧璨他的偈语是,“华种虽因地”,花写的是华,华就代表花:“华种虽因地,从地种华生。若无人下种,华地尽无生。”他的偈语意思就是说,凡夫众生的菩提种子虽然在因地之中,但是这个佛性种子是可以不因因地就能够开花结果的;假如凡夫众生能够净化凡情,不嗔爱、妄图和执着,那么森罗万象无一不是不生不灭的清静本性。
接下来,到了四祖道信传法给五祖弘忍了。道信呢,其实我认为,后来对他的说法是很多的啊。咱们以后在宗门里面,咱们有《天机大理书》可以确定的,但是现在没有必要去说一些跟世俗的传说不太一样的话。当然这也无所谓,这只不过是他的出生年月日时呀,圆寂的时间呀,乃至于他得了法以后怎么修持的,这么一个过程。

道信,他住在什么地方呢?他得了法以后住在了破头山,就是现在的双峰山,在里面一住三十余年,这个时候他是独处的,是自己一个人的,是在破重关。其他的,如慧可、僧璨都是在得了正法传承的之前,已经是破了重关了。道信在双峰山一直三十几年才破了重关。他破了重关以后,突然有一天,山里来了一个种松树的老人,要跟随他出家。道信就和他说,你年事已高,岁数大了,如果要出家,你可以等来世再出家,因为现在你年纪大了。这么一说以后,这个种松树的老人回头就下山了。

过了多年,道信在去黄梅的路上,遇到一个小孩,他向这个小孩问路。这个小孩反而说了一句话,说:“性既有,不是常性。”就是不是平常的性。这个时候,道信觉得很奇怪,这个小孩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?“性既有,不是常性。”这确实是有很高的见地啊,所以道信就问这个小孩,那它究竟是什么呢?孩子说是佛性。道信又问这个小孩说,“你有没有性?”小孩回答说:“性空故。”接下来,这个小孩就做了一个斧头砍树的动作,于是道信当下就知道,这个小孩就是原来那个种松树的老人转世的。

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。就是这个老人去求法的时候,道信说让他下一辈子再来,所以这个老人就回去,回去以后就绝食了。他临死之前,天下大雨,有一个去洗衣服的女人,去借宿老人的家里。这个女人她借宿的时候,问这个老人说,你还有父母吗?这个老人就觉得很奇怪,我已经这么老了,怎么会问我有父母吗?或者说,问你有没有父母?这个时候,这个女人再补一句,她跟这个老人说,“我当你的母亲。”她叫这个老人,就说你叫我一声母亲就行了。这个老人就叫了她一声母亲。叫完母亲的时候,这个老人去世了,而这个洗衣女怀孕了。可是她未婚,就怀孕了。当时,这是败坏门风的,所以这个女的就被她的父母逐出家门。从此,这个女人就帮人家洗衣服和要饭乞讨度日,最后,终于生下了这个小孩,也就是这个老人。有这么一段典故在里面。

那么回过头来,刚才说到,因为他们在一问一答的过程当中,这个小孩做了一个拿斧砍树的动作,道信一追查,就知道这个小孩原来就是那个老人,这个时候就许其出家。弘忍他是禅宗当中最小的出家人,十四岁出家。弘忍得法的时间,得衣钵的时间是非常短的,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,道信就传法、传衣钵给了弘忍了。所以,弘忍是为禅宗五祖。

道信在传法给弘忍的时候,一样又说了一首偈语。这首偈语叫:“华种有生性,因地华生生。大缘与性合,当生生不生。”他这首偈语的意思就是说,在凡夫的心中的这个菩提种子啊,本来就具有开花结果的性,所以,因地就能生出菩提涅槃的道果。但是,他依然是以幻生幻,也就是幻生幻灭的因果关系;当这个幻生幻灭的因果和清静的本心相印的时候,表面上看它是生灭现象,但是它真正呈现出来的就是不生不灭。这依然回到了我们所说的“有加无住”。看起来修的是假,以虚幻而生,以虚幻而灭,看起来是一个因缘,是缘起性空,只要一旦这个假和清静本性相印的时候,所以你从表面上,看起来是生生灭灭、生生死死,但其实已经呈现出了,已在实相上不生不死了,已经不生不灭。它是,所谓这些相,只不过是一个假的相,里面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实相本原。因为有情众生啊,无始劫以来都是迷执于尘境,迷执于所面对的这个环境,尘境,所以,既然是迷执于尘境,住境是非,老是在是非、对错、好坏、你我、分别,所以轮回生死,就不得出离。因为他有迷执、有是非,他就没办法超越不二、没办法超越对立,因此,他就生死轮回了,就生老病死,就出离不了。然后,如果是清静圆明的自家珍宝,你能够呈现出来,也就是,一念之间,你就能够回光返照,能够将你心中的真性给认证出来,当下即得顿悟无生。这也就是我们心宗的秘中之秘。
这里面,在这个《传灯录》当中,也就是说,道信传法给牛头法融。在《传灯录》里面说的是,四祖到了牛头山,看到了法融周围有许多虎狼。因为法融在打坐,在禅定,可是在他禅定当中,他身边有很多虎狼,老虎啊,狼啊,什么都有。所以他就假装恐惧,假装很害怕。法融看到道信,哎,怎么会害怕呢?所以就有点嘲笑道信说,你还有这个执着,你还怕这个?说了以后,法融就不太理睬道信,就进屋子里面去了。这个时候四祖就在法融打坐石头座上写了一个“佛”字。法融出来以后,他依然要去禅定,要打坐,可是突然,他刚要坐下去,他看到了石头座上有一个佛字,吓得赶紧跳起来。所以四祖反过来说,原来你也怕这个?这个时候法融就觉得,虽然道信看到他周围很多虎狼,人家是假装害怕;而他自己呢,四祖在他石头座上写了一个佛字,他上去打坐,他看到一个佛字,他吓得赶紧跳开,他是真的害怕。所以,四祖反过来说,原来你也怕这个?法融听完以后,就请求四祖传法。别传当中,牛头有一支叫牛头宗,在五宗当中,有一个分宗叫牛头宗。当然,这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,包括现在禅宗丛林里面,有很多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经典,也不知道有牛头宗。其实五宗之外有一个牛头宗。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这一段。法融向四祖求法,四祖也传法了给他,因此有了一个牛头宗。这就是所谓的旁支,在五宗当中的旁支,也就是说五宗七家当中的其中一家。

现在就是咱们说的弘忍传法给慧能。弘忍是十四岁出家,当时他是七岁就追随了道信,就是那个老人去世以后出生嘛,十四岁剃度。虽然是很早得到了衣钵,但是得到衣钵以后,也是三十多年不离开道信。所以弘忍在道信圆寂以后,定居在黄梅的双峰山,黄梅双峰山你们都知道啊,是五祖的锡地。双峰山东面有一个叫“冯茂山”,这个冯茂山就是弘忍的驻锡地,称为东山法门。所以那个时候,很多很多求学者,聚在黄梅座下。

慧能的故事,大家当然就已经很熟悉了。当然,你们在熟悉的过程当中,现在的史书的传载、史书的记载,很多内容也是有待商榷的。但总的来说,慧能和神秀他们分别在求衣钵的时候,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。神秀写偈语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;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慧能让人家帮他写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因此,五祖传法、传衣钵给了慧能。

这里面有一个需要特别要更正的,是后来的记载当中,慧能有一天砍柴,下雨,在屋檐下避雨,听到人家念《金刚经》,念到了一句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这个时候恍然大悟,然后就去出家。其实这段历史是这样的:是弘忍传法给六祖以后,给他说《金刚经》。慧能之前是不懂《金刚经》的,是传法以后,弘忍为其说《金刚经》,说到了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慧能听完以后,说了一句,“哦,一切万法不离自性。”因为这句话,获得了五祖秘付衣钵,这个时候称为禅宗六祖。由此,神秀和慧能各执一端,南北分宗、分争,教与宗分离,是末法时代的开始,可以这么说。

弘忍在传衣钵给慧能的时候,一样是说了一首偈语。偈语怎么说?应该很多人都知道的:“有情来下种,因地果还生。无情即无种,无性也无生。”这个意思就是说,凡情的众生,在这个世间努力菩提道,在菩提道上所种下菩提子,好好地栽培,那么这个土地就自然能够结出菩提果来。

那么,清静的本性并没有凡情、佛种,这是我说的啊,不是他说的。

他的说法是,凡情的众生来这个世间努力,来这个世间,只要是能够在菩提种下,在菩提道里面种下了菩提种,最终会因地上,自然会结出了菩提果。那其实清静也没有实性,因为你只要一分别,你只要分别凡性与佛性,那么你就离佛九万八千里了。因为有违这个世间的一切,也就是说,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,都是有缘起于方便。这个方便,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,因为任何事件有缘起,这个缘起,我们给这个缘设定了某个相。比如说,给这个物体设定了一个名称;比如说,我们交流,我们现在说话,有的人说普通话,有的说汉语,你也可以说英语。这些都是因缘起,所以,所有的假相,因为这个缘起所赋予这个假相,这个假相其实并不代表它这个缘起的真相。比如说,我们在语言表达,我们所说的话,并不是说代表着所有的情感交流都必须要这样,用这种方式,只不过是一种巧合方便。比如说,茶杯,这个“茶杯”本身并不存在,也就是这个“语言本身”并不存在,你叫它茶杯、水杯,叫什么都可以,它只是当时的一个假相、一个概念。所以,所有的假相它都不存在实性,因为它体性是不存在的。所以,我们在修行啊、成佛啊,千万千万要记住,不能够去执着于两端。

因为五祖传法给慧能的时候,有了一个神秀。虽然说后人认同了慧能,称为六祖。这个神秀我们也不能忽视他,也不能把他忽略掉。神秀,他是出生于公元的605年,他十三岁出家,应该是十二岁半出家,他非常非常的聪明,非常非常的聪慧的。他在少年时代,可以说是就博学多闻。他在十二岁半出家之前,他已经精通了老庄玄说,老子、庄子、玄学,包括易学,不能说是精通,他至少是已经多闻博学了。他虽然十三岁出家,但是出家以后他一直在行脚,也就是作为一个行者到处去求学,所以说他是精通入世和出世学的一个学者。他精通了入世学的玄学、周易、奇门、易数、六壬的入世,他精通了出世的老庄和禅宗,一直到了他四十六岁,他才回到了黄梅,才回到了弘忍的身边。其后六年,他曾经被称为“东山之法尽在秀”,有一句话叫“东山之法尽在秀”,就是弘忍东山的法要、法脉尽在神秀。

那么到了 慧能得到衣钵以后,也就是在大周元年,神秀应武则天的邀请入京,武则天邀请了神秀入京。所以神秀当时被称为“两京法主,三帝本师”。他是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二岁。

所以神秀虽然一生没有得到弘忍的付法,但是,他尽享了盛誉,你们可以想象,“两京法主,三帝本师”。所以他在当时的盛唐,唐朝的佛法受到了上至帝王,下到庶民的推崇,而且禅宗由此走向了鼎盛。这个功劳,咱们实事求是地、客观地来讲,应该是由神秀所带来的。因为神秀他是当时作为两京法主、三帝本师,他是三个皇帝的老师,就是三朝皇帝都是他的皈依弟子。所以后来就是北禅,北宗尊神秀为六祖;南宗称慧能为六祖。此后开始,到了现在谁都说不清楚了,或者谁都不敢去说清楚。反正现在北禅就是尊神秀为六祖,南禅尊慧能为六祖。

讲起来,不知不觉时间就已经四点半了,我看,今天就暂且就讲到这儿吧。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,或者说接不接受这种形式的课程?如果是认同和喜欢,我在以后的时间还可以继续讲,其实今天还没有讲到曹洞,就讲到了南北禅。现在大家可以随意一点。
众:喜欢听,讲得太好了。

行武禅师:其实这个课程在半个月前就应该开讲了。但是由于这个大厅,这个环境没办法讲。你想一想,我在讲这些的时候,我肯定要净坛的,但是大家不断地刷屏啊,不断地讲话啦,不断地求拜师啦,不断地发小窗啊,根本就没办法讲。所以今天也就试一试,大家能不能守规矩?当然,还是有四、五个不守规矩的,有四、五个人还是在不断地给我发小窗、不断地私聊,不断地怎么样、怎么样的。其实空闲时间你可以问我问题,并不是说我不愿意回答,我很乐意去帮你们去解决。但是你要分时间段,而且,开始我已经是“敬请各位同修,在我讲课之前不要发花、不要私聊、不要说话、不要刷屏。”难道我还要跪求吗?所以我请大家如果能够去稍微地遵守一下群规,我就乐意跟大家分享。如果不断地这样的话,真的就没办法讲,你们想一想,换成你们,你们根本就没办法讲了,你讲不下去了,对不对?这个事情很简单,在我讲课期间,请大家不要打扰。其实你打断的话,我真的是很麻烦的,其实你也很麻烦的。在我讲课之前,在闲聊的时候,你尽可以发小窗,你有问题,你尽管找我,我都很乐意去跟大家交流。只是我在讲课的时候,请大家遵守这个群规,我认为这个是不难做到的。

版权所有毗盧行武法尊(吴泽恒先生)华藏中心